1
|
我們從土壤滲水性、排水性的實驗中發現:黏土和校園中的雜土滲水都相當不容易,每次澆水時都會形成積水,且只看見由上往下滲透大約
1∼2公分而已,底部的根可能較難吸到水,所以連續觀察四週了,還看不到種在其中的矮牽牛伸展出根來,枝幹都細細弱弱的,花朵也開得小小的、少少的,甚至出現許多黃葉。
|
|
2
|
針對黏土質和校園裡的雜土排水不良的問題,我們使用『少量多餐、毛細現象供水法』,水徐徐的由表層土壤,逐漸潤濕到盆土各處,再讓根部吸收,既不會造成積水,又可讓矮牽牛的盆土保持滋潤,所以實驗設計徹底的改善積水和吸不到水的問題,不到一星期整個盆栽就欣欣向榮了。(由開兩朵花變成開五、六朵花!) | |
3
|
用各種土壤試種矮牽牛幼苗發現: | |
1
|
矮牽牛的根在垃圾場廢土中伸展最快,沖積土第二,壤土第三,在黏土和校園雜土中伸展最慢,砂土因不易保水缺少水份,很快就枯萎。 | |
2
|
矮牽牛的枝葉、開花情形,也因不同質地的土壤而有差別: (1)種在垃圾場廢土中的矮牽牛,枝葉長得最茂盛,開的花最多又最大朵。 (2)種在沖積土、壤土中的矮牽牛,枝葉和開花較次之。 (3)種在校園雜土和黏土中的矮牽牛出現許多黃葉,開的花又少又小朵。 | |
3
|
花卉種在合適的土壤才能生長良好,由園藝專家口述得知:以富含有機肥的砂質壤土來種矮牽牛最好。 | |
4
|
為什麼會在垃圾場的廢土中,發現好幾條蚯蚓?別處的土壤裡我們怎麼沒挖到蚯蚓?蚯蚓喜歡在這種土壤裡棲息,是不是因為這種土壤比較安全、健康?我們從整個養殖蚯蚓的實驗中發現: | |
1
|
在有機質較多的垃圾場廢土中,蚯蚓會一下子就鑽進土裡去躲藏起來;在砂土、黏土和校園雜土上的蚯蚓,它們一隻隻的「逃亡」,而且會找到它理想的『家』再住進去,小動物蚯蚓好聰明喔!這個實驗真有趣! | |
2
|
從矮牽牛的試種實驗中,我們發現它種在富含有機肥的垃圾場土壤中生長最好,枝葉都長得很挺拔,葉片也都比較茂盛翠綠,而且很有生命力! | |
3
|
垃圾場的土壤摸起來較鬆軟,溼溼潤潤的,是動、植物們最愛居住的好地方。 | |
4
|
土壤也會生病?不必猜了!因為矮牽牛幼苗已經用『出現黃葉、枯萎』或『花枝招展、充滿活力』來告訴我們答案了!而小動物蚯蚓們也用行動『趕快鑽進去藏起來』、『慢吞吞的鑽』、『趕快搬家逃亡』來告訴我們土壤的秘密了! | |
5
|
做任何事若沒有經驗、沒有用心思考、沒有專家的指導,就很容易事倍功半。感謝環保媽媽周春娣阿姨,親自到學校裡指導我們自製環保有機肥來改善不健康的土壤。她指導我們將學校辦營養午餐的菜葉、廚餘製成有機堆肥,這樣一來不但垃圾減量,而且可以省下一筆購買肥料的費用,更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,讓土壤肥沃起來,變成動、植物們最喜愛的健康土壤。經過環保媽媽的指導後,我們知道利用有機堆肥施用於作物和土壤中,就可以讓土壤『出現生機』,達到『永續經營』的目的,並能維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平衡。現在我們全校師生都一起推廣自製環保有機堆肥,希望把這些有機堆肥施用於校園花木和土壤中,讓校園的美化綠化做得更好。 |
研究結論與建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