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鑽個奈米洞?

在奈米技術的研究裡,小即是美。即使是個簡單的洞,如果它夠小,也有潛在的用途。例如,可以做分子偵測器,或是微小的印刷底板等。最近,哈佛大學的一群研究人員,成功的在一片薄而硬的氮化矽薄膜上鑽出直徑只有幾奈米的洞。這是怎麼辦到的呢?他們用一種稱為``離子束雕刻的技術。基本上,就是以離子束當鑿子,將材料表面的原子逐個敲掉。在敲的過程中,他們意外的發現,如果條件(離子束強度,溫度)控制得當,離子束也能幫忙添加原子。也就是說,離子束可以讓一個原本較大的洞漸漸縮小,甚至整個癒合封閉起來。實際上的過程是,有些原子被敲鬆了之後,會沿著表面擴散,並被類似毛細作用的力引到洞口附近,使洞口縮小。他們發現的效應除了用在製造奈米洞之外,也讓我們對離子束與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有更深的認識。

這群研究員,也試著把鑽好的洞拿來作為DNA分子的偵測器。做法是這樣,以這片鑽了一個奈米洞的氮化矽薄膜,將一份鹽溶液隔開成兩部分。然後,在鹽溶液兩端加上120毫伏特的微小電位差。這會導致一個很微量的離子電流(2奈安培)流過奈米洞。這時候,將兩股交纏的DNA分子放在負電位的鹽溶液中,由於這個分子帶負電,它會被電力拉著穿過微洞,跑向另一邊。他們觀察到了斷斷續續的電流阻隔現象,這應該就是DNA分子穿過微洞時造成的。類似的偵測器以往是用有機材料做的,氮化矽的好處是它在機械性質及化學性質上都較為穩定,而且,洞的大小也可以任意製作。

這個新發現的技術除了可以鑽洞之外,可能可以用來作微縫或微溝槽,也可以用在鋁,矽,或二氧化矽等材料上。將來如果可以設計出高度平行化的鑽洞法(也就是說,一次鑽一排洞,或一次鑽一個二維陣列的洞),應該能有更多科學上或技術上有趣的應用。

[本文摘自J. Tersoff, Nature, 412, 135 (2001)]